2013.11.26
近日傳出三位青少年相約飯店燒炭自殺事件,當中即有人有憂鬱症病史或自 殺未遂記錄,透過網際網路的媒介終結了三位年輕人寶貴的生命,白髮人送黑髮
人的情景總令人不勝唏噓。
根據資料顯示「自殺」一直位居青少年十大死因之第二位,顯示自殺對於青 少年而言是很重大的議題。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分析近年自殺
死亡統計資料,15-24 歲青少年自殺粗死亡率在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維持約 為每十萬人口 6 人左右,而根據自殺通報關懷系統資料,15-24 歲青少年自殺通 報人次逐年增加,約佔全國通報人次的 13.9%(2012 年)。對此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理事長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持人李明濱教授表示,自殺通報關懷系統自
95 年啟動至今,青少年自殺通報人次的增加,顯示政府、民間、醫療衛生單位、
校園的警覺性提高,積極關懷自殺個案,有助於自殺死亡率的降低。
若進一步探究青少年自殺及自傷問題的特性,發現在全國
15-24 歲自殺通報 個案中,詢問其自殺企圖之原因,以情感及人際因素(63%)、有精神疾病、憂鬱 或物質濫用(28.7%)及工作/經濟壓力(6.8%)為前三名。李明濱教授指出,15-24 歲族群面臨繼續升學或是就業的重要抉擇,或進入社會的現實壓力與理想抱負有 落差,很容易產生挫折感,在沒有適當的紓發、調整及協助之下,特別容易受到
憂鬱情緒或憂鬱症的影響,極有可能出現自殺或自傷之行為。因此,青少年需要 身邊親友的關懷,以用心傾聽和陪伴來紓解青少年心中的苦悶,牽引他們走出煩 惱的死胡同,避免遺憾的發生。
煩惱勇敢說出口 專業諮詢解憂鬱
青少年自傷與自殺的預防方向,除針對有精神疾病或憂鬱症病史的孩子提供 適時的精神醫療或心理諮商服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即早發現高危險群並予 以協助,一般而言,青少年自殺及自傷行為相關之危險因素包括家庭型態因素、 精神疾病、認知型態及性格因素、負面生活壓力事件等。
面對上述危險因素及生活壓力事件的青少年,除應重視青少年的發出的求救 警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陪伴外,青少年是否能夠找到適當的紓壓管道及方式, 亦是關鍵的防治策略之ㄧ。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建議青少年心
中有無法承受的煩惱時,應尋求傾聽的對象如師長、親友,或是專業的諮商人員, 勇敢訴說心中的憂愁,有助於紓解心理的壓力,此外,多走出戶外,培養運動習
慣,也是重要的紓壓管道。再次呼籲青少年常量心情溫度計、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細心觀察情緒變化 一問二應三轉介
研究證實,超過一半的自殺者在生前曾經發出過訊息,透露自殺意圖或曾有
過自殺行為。七成以上的自殺死亡者生前的精神狀態已經達到憂鬱症的情形,或
持續感到憂鬱及焦慮之情緒。
另外有些較不懂如何表達的人,不容易向別人求助,較難從對方的言語中察
覺其自殺意念,李教授亦指出其實自殺的警訊除了在言談間發現之外,在當事人
的行為上也可觀察到一些端倪,例如當事人持續有憂鬱情緒、沒有興趣、無力感、 負面思考、飲食睡眠異常、體力較差等現象時,或是原來有情緒問題的人突然好 轉,這都可能是自殺的警訊。尤其有憂鬱症病史的人更不能因為平時看起來無異
狀而鬆懈,必須持續追踪關懷。針對週遭有上述徵兆的人給予適當的幫忙,一問 二應三轉介─用心傾聽、伸出援手、陪伴尋求專業協助,減少年輕生命隕落的憾 事發生。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提醒週遭親友師長發揮 1 問 2 應 3 轉介的精神,多關心青 少年的心理情緒,可以運用守門人一問、二應、三轉介的步驟,利用「心情溫度
計」評估其的情緒困擾程度,必要時,陪伴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共同守護青少
年,讓他們綻放生命的光彩。
自殺防治守門人三撇步
「一 問」: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二 應」: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三轉介」: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