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文學獎頒獎典禮推陳出新,結合朗讀,華文原創有聲有色 全國首創得獎作品數位化,上傳雲端書庫,閱讀零距離

2013.09.07

文壇盛事「打狗鳳邑文學獎」今日(9/7)在華文朗讀節朗讀劇場頒獎,結合音像藝術,讓文學變得有聲有色。高雄市長陳菊親自頒獎給每一位文學獎得主,同時宣布,高雄將推出雲端書庫,數位閱讀可望深入市民日常生活,文學零距離。
 陳菊表示,高雄極度重視文學與閱讀環境的營造,因此責成文化局戮力推動文學與文創產業,並自2008年以來,新建了包括新圖書總館在內計14所圖書館舍,即使財政困難,也從未放棄夢想,希望能為市民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圖書總館,讓高雄人喜愛閱讀,成為最熱愛閱讀的城市。她特別感謝文學作家與文學獎的參賽者,她說,創作不易,市府珍惜所有文創作品,每一件都是高雄內涵的一部分。
 文化局局長史哲進一步表示,一個城市要有進步的建設,必須要有進步的政策來推動!高雄市歡迎也鼓勵各種形式的文創,文化局年年舉辦文學獎,推出「文學創作獎助」,獨創「華文編劇駐市」,以高額獎助金吸引作家與編劇,在「華文原創」上,已投資超過2千萬,扶植近3百位創作者。
 針對「台灣雲端書庫」,史哲說明道,因應數位網路時代來臨,高雄以城市之名與遠流出版合作,獨家推出台灣雲端書庫,成立全台灣最便利、最友善的電子書圖書館,市民可透過市圖借電子書,所需費用則由市府與百萬藏書募得款支付。這項措施參考「公共借閱權」概念,電子書籍按借閱次數計費,借閱費將回饋給創作者與出版社,有助於文創產業永續經營。
頒獎典禮推陳出新,朗讀詩作,聽見文學的美好
 由高雄市文化局主辦的打狗鳳邑文學獎今年邁入第3屆,投稿作品題材豐富多元,呈現都會鄉土不同風情,更有以科技或環保為題的詩作,十分特別,總計313件作品參賽,24件獲獎,獎金發出125萬元,頒獎典禮更跳脫一般典禮冗長制式的刻板印象。
 每年文學獎頒獎典禮都結合不同的藝文展演形式,以嶄新設計,出現在不同的藝文勝地。今年文學獎頒獎典禮首登駁二藝術特區蓬萊B7倉庫「華文朗讀節閱讀劇場」,在書展裡頒獎還是史上頭一遭!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壇老將、新秀齊聚一堂,在濃厚的書香氣息中歡度周末午後。
 主辦單位邀請文壇大老吳晟、曾貴海、李魁賢、文學獎得主鄭立明、施俊州等人現場朗讀詩作,伴以優美大提琴聲,用華語、臺語、客語為朗讀節的精神「聽見文學的美好」做最佳詮釋,也給予與會者一個美好的文學聽覺體驗。
 頒獎典禮以劇場氣氛進行,得獎者對於能從市長手中接過獎項皆感到十分開心,對於特製的鋼雕獎座也頗感新奇。文化局表示,延續前兩年打造文學獎專屬獎座的精神,2013年邀請雕塑創作者陳奕彰量身設計,以高雄特色產業「鋼鐵」為出發點,摻入高雄市徽彩帶「高」字和文學筆墨意象,打造出獨特且剛柔並濟的鋼雕獎座。

文學獎作品題材豐富多元,且勇於創新,具現實感
 今年文學獎有小說、散文、新詩、臺語新詩等4項文類,共有313件作品參賽。評審團認為今年作品具有其他文學獎少見的「現實感」,尤其是臺語新詩,許多作品勇於開創題材,跳脫傳統親情、歷史的描寫,以科技的i-phone手機,或具環保議題的核電廠(原子爐)作為創作詩題,在在讓人驚艷。
  文化局表示,本屆得獎者涵蓋2060歲的年齡層,除了文學獎常勝軍外,亦有首次得獎的創作者,得獎作品有省思都會生活樣貌的作品,也有呈現小鄉鎮風土人情的溫情之作,充分展現大高雄都會鄉村兼具的豐富文學景緻。
 4類首獎得主中,有3位皆有影像工作相關經驗,可見「跨界」有助於文學的豐富與多樣性,此外,過去皆是中壯年天下的臺語新詩類,今年則有一位尚在大學就讀的新生代獲獎,顯見文學獎的持續舉辦,在寫作人才或題材創新上已漸有小成。
 今年文學獎得獎作品,不但擁有地方風土人情深刻細膩的篇章,更開拓創作的新方向。新詩首獎〈讀John Thomson攝影日記有感〉一詩,作者鄭立明,他把生硬的攝影語言,轉換成具詩意的文字,不斷辨證古今看法,呈現穿透歷史的流動感。小說首獎〈故事〉,作者張英珉,以影像出租店的店員,書寫影像最終難逃幻滅的宿命,觸及現代生活的荒謬和省思。
 散文首獎〈鴨寮〉,作者林娟娟,以平實的文字,紀錄農村景象以及地景,回顧童年記憶和親情,是深入地方書寫風土人情的代表作。臺語新詩首獎則是施俊州的〈林安姑娘〉,描寫傳教士們艱辛的傳教過程,紀念其重大奉獻,更藉此重新詮釋臺灣文學及歷史的發展。
 本屆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結為《筆墨由我,寫南方─2013打狗鳯邑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一書,與《印刻文學生活雜誌》九月號雙刊同步販售,民眾可至誠品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五南文化廣場等各大書店購買,或於高雄市立圖書館借閱。
 文化局表示,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結成冊是國內慣例,但高雄市極重視書籍的流通機制,今年除與《印刻文學生活雜誌》九月號雙刊同步上市外,更將作品數位化,上傳雲端書庫。局長史哲強調,文學獎進入數位閱讀時代,為全國首創之舉!
推廣閱讀,營造閱讀環境,不遺餘力
 文化局表示,閱讀與書寫相輔相成,因此在鼓勵原創的同時,高雄也極力推廣閱讀及營造閱讀環境,為營造閱讀環境,高雄市自2008年推動了包括新圖書總館在內,興建14所圖書館。
 縣市合併後,為縮減城鄉圖書資源的差距,立即推動網路借書的通閱計畫,圖書送達時間平均只要2.63天,全國最快!而因應即將成立的市圖新總館,市府結合民間團體與愛書人士,推動百萬藏書計畫,成為全民募書運動,短短不到一年就募到36萬本書,17千多萬購書經費,開風氣之先,更規劃以定價至少七折來購買圖書,避免惡性削價競標,損及創作者與出版社的權益。
 高雄市也獨步推出「台灣雲端書庫」電子書,開啟數位閱讀,讓民眾不出門也可以借書、讀書,成為全台灣最快速、最便利、最友善的電子書圖書館。此舉參考國外「公共借閱權」概念,電子書籍借閱費用將回饋到創作者,達到高雄市一貫鼓勵創作的方針,為國內最重視圖書館軟硬體建設的城市。
高雄市戮力推動華文原創,投資逾2千萬,扶植近3百人
 高雄市文化局近年來致力於推動「華文原創」,尋覓優秀的故事與文創文本,在「華文原創」上,已投資超過2000萬,扶植文創工作者近3百人。
 例如自2003年起兩年一度的打狗文學獎,到2011年合併舉辦的打狗鳳邑文學獎,每屆徵件數皆超過300件,徵件總數超過3400件,已有近200位得獎者,發出超過800萬元獎金。歷屆文學獎得主黃信恩、吳億偉、李儀婷、徐嘉澤……等,皆是目前活躍文壇的新生代作家。
 2006年開辦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則以提供作家無虞的創作環境為宗旨,開地方政府補助文學創作之風氣。7年來總收件數超過500件,共補助76件創作,發出超過800萬獎助金,有17件作品已正式出版於市面流通,王聰威、夏夏、徐嘉澤等高雄作家皆曾獲此計畫補助。目前活躍出版市場的作家,王聰威以高雄哈瑪星、旗津場景寫出兩本小說,並成為聯合文學總編輯。

 2012年「台灣華文編劇駐市計畫」,更是獨步全台,為徵求「劇本構想」,並藉由分期審核制度協助創作確保品質,每案獎助金40萬元為同類劇本獎助中最高,兩屆來已徵得400多件企劃,共14位編劇獲得獎助,總預算經費560萬元。

0 意見:

張貼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