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ELLE 8月號封面之星 陳庭妮¬ 去到巴黎還是台灣魂 in GOOD faith

2023.08.02

成為演員後,隱身於各式各樣的角色中,陳庭妮曾因此迷失在不同的人生故事裡;而現在的她,享受獨處且不再過度追求完美,不疾不徐地以自己的步調前行,活成舒適又自在的樣貌。

自認是矛盾的人,易感又理性,例如上一秒,她才條理分明地分享角色進出的儀式感,下一秒,聊到宛如再生父母般存在的經紀人,陳庭妮頓時間紅了眼眶、潸然淚下,感謝之情溢於言表。尋找衛生紙準備遞上的同時,很難不被她那份真摯給打動,不論在鏡頭前或後,她都保持著一貫的真誠與善良,只要踏入陳庭妮所在的攝影棚大門,就是天南地北聊著天的畫面。

距離上次封面拍攝相隔不到一年,這段期間她參與演出的戲劇作品不間斷,從電影《本日公休》的造型師「阿欣」到《最佳利益2&3》的律師「余芝綺」,游刃有餘地穿梭於各行各業,其中黑化的余芝綺更是讓觀眾印象深刻。對父親見死不救、親手送哥哥入獄,忍耐已久的壓抑心情一次爆發,角色的心境轉折極為細膩,「在演《最佳利益》的時候其實蠻爽的,那是沒包袱的表演,因為你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這麼合理地做那些事情。」

有趣的是,縱使芝綺在多數人眼中是狠角色,可陳庭妮創造她的初始,仍以好人設定作為開端去鋪陳:「我以前是絕對本善派,但越長越大對這件事情稍微動搖,當你閱歷越多,就會知道世界上沒有這麼多的絕對。」她看得豁達,不輕言定義所謂的好人與壞人,「人性本善是我的信念,所以對我來說,演壞人殺青之後,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讓自己回歸到本我,必須重新導航,因為你等於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就像心靈這塊田是一個重劃區。」

交出真誠的自己,創作才會動人
問她怎麼自我修復、回歸陳庭妮身分,她不諱言自己越來越孤僻了,「我本來就是一個不排斥獨處的人,但我現在更喜歡。我覺得我喜歡躲在故事裡,去讓自己漂流一下,感受一下我到底是誰,真的不知道這到底是年紀的關係,還是我的工作性質(笑)」。她說白色是現階段的顏色狀態,從混濁變清澈,也是因為更加認識自己。「我覺得不管是什麼樣的表演者,一定要非常真誠,要正視自己好的或不好的那一面,再拿出來給別人看,我很希望可以一直保持真誠地面對自己和我的作品,不管別人對它的評價,或是我跟這個角色一起經歷過什麼。」

她有感而發地說,這一趟路走起來是寂寞的,為了打開感官創作、把視野變得飽滿,毫無保留地獨自面對內心起伏變化,和周遭事物產生連結,把自己當作傳遞故事跟能量的媒介,加上快步調的工作模式,既傷神又傷心。每當內耗襲來、情緒受到波及,會經歷不斷拉扯,她卻始終清楚明白是被什麼召喚回來。「當你整理好情緒再冷靜回想,還想再拍嗎?你的職業還可以感動到你自己嗎?那答案很真實,不會有任何的遲疑,會覺得好想再回到故事裡喔。」

於是她適時設置停損點,把生活變得簡單,陳庭妮流露出渴望的眼神,「人的一輩子不可能都是處於最幸福最快樂的上升期階段,一定有很多故事是正處於地獄中,那你也得陪角色一起經歷那段。每個角色或多或少都會留下東西,她們都在我的重劃區蓋了一棟房子。」她的形容總是浪漫,「有時候要堅持信念也必須非常勇敢,現在做的事也許不主流,也許不會有流量,但你就是要堅持啊,那才是你。我覺得這是現在快時尚、自媒體、網路變得很頻繁之後,大家必須要去學習的事情,要沉得住氣真的很難,所以反而更重要,這件事也才迷人啊!」

身為演員的使命感
多年前,她曾提及任何形式的創作者都應懷抱著強大的使命感,究竟陳庭妮口中的演員使命感是什麼?原以為她會振振有詞地解釋,想不到問題一拋出,馬上不掩飾地大笑出聲,看起來還有些難為情的樣子,「我以前會講這句話,好像把自己想得太偉大了!對不起,我現在要反駁,先跟幾年前的自己說聲:不好意思,你真的沒有這麼偉大,什麼使命感啊,還好吧,這不就是你的職業嗎?」

吐槽過往發言不嘴軟,她笑得合不攏嘴,並開始解釋給我們聽:「我那時候就是個乖乖牌,所以會覺得我有使命感,要讓大家都看到我快樂的一面,我不要把不快樂的地方展現給別人看,也不想把我的情緒煩惱丟給別人,觀眾可以藉由看了我的角色得到一些共感、被療癒到。」說到底,陳庭妮對自己相當嚴格,以前甚至一味地追求100分,從詮釋角色到做訪問、拍攝雜誌封面,她擔心得多,不想辜負全體工作人員投入的辛勞,可是只要狀態越緊繃,越容易表現失常。

「以前在做角色功課的時候,總是會很有條理地說角色走到這是起承轉合、這場戲是重要轉折點,但想太多反而會做得不好。越長越大之後,我就會覺得那麼完美無瑕,然後呢?我好像沒有靈魂耶……」她一方面意識到矯枉過正,另一方面也漸漸和固執的自己和解,「每個人每個階段一定都會經歷不開心,這幾年我一直告訴我自己,相信大家、交給緣分和宇宙,每一個moment 都是最後的moment,不再把自己逼得很緊,就算今天撞擊得不夠完美,那你又怎麼知道不完美後的你是什麼樣子?」

理性妮妮再度上線,她繼續自問自答:「有時候我就在想,何謂快樂?何謂完美?可能有些真實的角色很不完美,雖然他跌跌撞撞的,但是他很勇敢、沒有放棄,我也被鼓勵到了;或者我今天去看了一部很悲傷的電影,我哭到走出影廳還在哭,我不是笑的,可是我回想整天會覺得我很幸福快樂,那不是一件很衝突的事嗎?」

迷人的魔幻時刻
觀眾會感動,演員本身亦是。她說,那份動容可遇不可求。「用大自然來形容的話,就是一天24小時,大家會覺得最漂亮的時間點是magic hour,像是夕陽要下山前的那5分鐘,或是太陽剛升起的那5分鐘日出,它非常的短,而且也不一定每天都看得到。現在因為比較了解整個運作模式,追求的是細節精準,當專業度呈現出來的時候,magic hour就會出現了。」而對陳庭妮來說,magic hour迸發的時刻,便是持續對熱愛的表演保有悸動的關鍵。
雖然不時嚷嚷著哪天退休要回深山隱居反璞歸真,但閃閃發光的炙熱眼神騙不了人,用作品和觀眾構築對話橋樑,她沒有刻意要證明自己的能耐,抑或和誰較量,純粹是把握當下的機會。「人生只能走一遭,假如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羨慕別人,沒有去珍惜現在自己擁有的會很可惜,甚至到80、90歲再度回想一生的時候,我覺得我會後悔。享受我擁有的每一天,該是我的就會是我的。」

肯定會有得失心,可她沒有因此給自己施加莫名的壓力。「成人的世界,不是你努力就一定會得到,很多時候是運氣。偶爾也會覺得,我明明比別人努力,為什麼不是我?但這就是沒有原因,把自己搖醒吧!如果永遠要去追尋為什麼,直到死掉這題都不會有答案的,再轉頭看一下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就會發現其實還是很幸福。」

不張揚的愜意生活
她的與世無爭,倒也不是佛系,而是把重心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造就出那無所畏懼的自信,步調慢且凡事悠哉,看似毫不費力的生活著,一如法國人那般優雅隨興。曾走訪巴黎多次的陳庭妮,想起許多人總羨慕法國人活得精緻又出彩,縱使她也喜歡透過旅遊體驗本地人的生活模式,仍明白文化底蘊截然不同,骨子裡也明顯存有「超台」的靈魂。
「因為我工作的關係真的太容易去其他國家,這時候就會知道其實自己還是很台,還是最習慣這裡的生活方式跟狀態。像我去巴黎時裝週,飲食就是超台,我一定要喝熱湯、要吃白飯。好多人都喜歡吃西餐,但是當每天在做這件事情時,你會滿足嗎?其實不會耶,反而會開始想念原本習慣的。例如我每次回家,就是要去吃一碗麵線,或是吃傳統美而美早餐。這就是這片土地帶給我的滋養,你會羨慕別人,可是當它變成你的全部時,不是我的安全舒適圈。」

如何在台北活出法式優雅生活?「先把鬧鐘關掉,還有取消你的Uber Eats、自己做早餐吧(笑),因為你要先勇敢地放下本來習慣的事情!」陳庭妮答得毫不猶豫,還忍不住對大夥兒喊話:「不要再羨慕別人的生活型態了,可以保留適合自己的態度,可不要完全複製貼上,否則你會四不像。」她說,愛我們所擁有的,心靈自會感到富足。

(圖:《ELLE》國際中文版雜誌提供)

 

0 意見:

張貼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