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第五屆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 得獎作品百花齊放 精彩展現原創力

2020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原文會董事長與得獎者們進行合照
2021.11.29

「第五屆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於日前(26日)在台北光點舉行,現場原創力十足,本屆得獎人、籌備委員、評審團與主辦單位原文會齊聚一堂共襄盛舉。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所主辦的「Pulima藝術獎」,是國內第一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藝術獎,Lima為南島民族共通的語言,是「手」的意思,而Pulima則是台灣原住民排灣族語,意為「手藝精細之人」,Pulima藝術獎提供台灣原住民藝術人才實踐創作能量與藝術發表的平台,於2012年創辦至今,今年已正式邁入第五屆。本屆藝術獎共計105件藝術創作投件,歷經激烈的初審及複審後,選出「視覺藝術首獎」、「表演藝術首獎」、「評審團獎」各1名以及優選5名,創作形式包含視覺、裝置、舞蹈、戲劇與動態影像,藝術家用自己在部落的生命經驗傳遞族群價值,其精神在作品中不言而喻,「第五屆Pulima藝術獎」線上展從2021年12月1日起至2022年2月28日以雲端策展方式展出http://pulima-award.com,喜愛藝術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瑪拉歐斯表示:「一直以來,本會以支持原住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為目標,透過『Pulima藝術獎』有計畫地扶植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近幾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在不停辦活動的前提下,首次將藝術獎徵件期程延長一年,希望讓更多優秀的原住民族藝術創作得以被看見,今日舉辦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除了表揚與恭賀所有得獎者,也誠摯地感謝每一位參與此獎項的藝術家,透過豐富多元的藝術創作讓Pulima臻於完美,從12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第五屆Pulima藝術獎』將以線上展熱烈展出,盼望突破疫情框架讓國內外朋友能更便利的欣賞本屆獲獎作品,原文會未來會持續努力,在實踐與傳承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精神,以及發揚原住民當代藝術影響力的目標下,期盼為台灣社會激發對藝術更多元想像。」

視覺藝術首獎-豆宜臻《「lohizaw越山」:重返賽夏遷徙路徑》
美術系的薰陶造就創作深厚的底蘊,來自苗栗庄賽夏族的豆宜臻,自幼與家鄉的山林就有著密不可分的情感,曾獲2019台南新藝獎、2018桃源創作獎首獎,致力於藝術創作的她,積極投入創作與策展。本屆Pulima藝術獎視覺藝術首獎《「lohizaw越山」:重返賽夏遷徙路徑》,是豆宜臻團隊執行眾人入山行走計畫,透過賽夏族耆老口述的山靈印記,團隊進入苗栗獅潭、南庄淺山地帶,行經路線跨過八卦力山系之桃牛坪山,藉由行動藝術找尋過去家族祖先走過的遷移路徑,行動者入山寫生以速寫、文字、身體行為等方式記錄古道,團隊也透過紀錄短片保留賽夏族遷徙的痕跡,所謂「越山」更是以行走堆疊出記憶中回家的路。

表演藝術獎首獎-TAI身體劇場《月球上的織流》
TAI身體劇場繼2018年《尋‧山裡的祖居所》獲得Pulima藝術獎表演藝術獎首獎後,今年他們以《月球上的織流》再次榮獲Pulima藝術獎表演藝術獎首獎。TAI,源於太魯閣族語,意思是「看」、「瞧」,秉持著創造原住民樂舞更多可能,TAI身體劇場作品風格多元,觸及原住民文學、身體與音樂、當代原住民處境與環境衝突等議題,本次獲獎之《月球上的織流》透過部落傳統織布文化探討女織男獵的意識轉變,傳統上,編織象徵女性勤勞的母性紋路,而女織男獵則是在gaya底下的重要規範,隨著社會變遷,當代社會對於男女分工已無清楚的界線存在,在所謂通往Hakaw Utux(靈橋)的途徑中,傳統文化是否牴觸或順應新世代而有更多的可能,舞者透過細膩的身體表現在作品中娓娓道來。

評審團獎首獎-兒路創作藝術工寮《Mgaluk Dowmung正再連結銅門-銅門部落家族故事影像紀錄》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創立於2015年,創辦人東冬·侯溫以家鄉銅門部落為基地,致力於青年培力與部落文化發展,帶領成員以當代劇場表演與行為藝術詮釋太魯閣族傳統樂舞,多次受邀國內外進行展演,將銅門部落的原住民文化與精神傳遞世人。本屆Pulima藝術獎評審團獎《Mgaluk Dowmung正再連結銅門-銅門部落家族故事影像紀錄》,透過與部落耆老的訪談,從日治時期溯源銅門部落的發展歷史,描述部落傳統織布文化、狩獵文化、傳統祭儀、傳統醫療儀式等,藉由影像紀錄部落各個支系家族的生活樣貌,並拋出部落未來定位的議題,上一代的流逝交織下一代成長,部落青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保存Gaya精神與發揚部落文化中取得平衡,也盼串起世代傳承的連結。

優選-蒂摩爾古薪舞集《哎~撒撒》
《哎~撒撒》是蒂摩爾古薪舞集的經典之作,「哎撒撒」、「阿里發」、「兜」、「撥」是排灣族當代社會所發展出的新語彙新腔調,為調侃自我的態度的語助詞,舞者穿梭於戲劇與歌曲,以輕鬆的步調精彩道出排灣族⽣活哲學。

優選-魯碧‧司瓦那《狂野大白紗的聯想》
《狂野大白紗的聯想》透過漁網、熱熔膠等複合媒材,意象化家鄉東岸的海與浪,魯碧‧司瓦那秉持敬畏大海的心,探討人類與自然共存的議題。

優選-伊祐.噶照《ya caay ka araway kamay 無形的手》
《ya caay ka araway kamay 無形的手》以堅硬鋼筋表現出素描般的線條,取之大自然的生活中,有多次被無形力量拯救的經驗,臣服的姿態是伊祐.噶照對自然之母謙卑與敬畏之心的感謝。

優選-曾于軒《Lakec (渡河)系列》
《Lakec (渡河)系列》是曾于軒闡述自身對原住民族群身份認同的過程,生活於台北的阿美族人,創作者以河流為起點,錄像描繪出一個在遷徙遊牧與渡河歸鄉之間的可塑性空間與生活的樣貌。

優選-布拉瑞揚舞團《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
《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是以阿美族巴卡路耐(Pakarongay)年齡階級邁入成年的訓練過程為根基,透過布拉瑞揚舞團用身體舞出成長的過程,同時也作為創團五年來階段性的里程碑。

(圖:原民會提供)
TAI身體劇場藝術總監瓦旦督喜邀請自己的母親擔任頒獎人,一起在頒獎典禮上共同迎接獲得表演藝術首獎的殊榮
視覺藝術首獎得獎者豆宜臻邀請家鄉部落的日繁雄耆老和豆鼎發耆老擔任頒獎人
評審團獎得獎團隊兒路創作藝術工寮與頒獎人浦忠成老師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瑪拉歐斯分享Pulima藝術獎的精神與目標

 

0 意見:

張貼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