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紀錄‧世界的經典」攝影展 從台灣親土親民滋養生命的學堂,由國際裂變與統合之鏡,照見自身

2014.08.27

「全世界沒有人像台灣一樣吃這麼多基改黃豆,卻沒有人像經典這樣點出問題所在。」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這樣表示。近年來,食安問題頻傳,人人惶惶自危;經典雜誌紀綠農耕、加工經銷與消費三面向,探討食品添加和基因改造危害,以「台灣綠食堂」省思農業根本價值。由食物推及土地,經典以圖文並茂報導,追尋人親土親「咱ㄟ社區」的在地關懷,並擴及台灣的特有原生與入侵外來物種,牽引出「我們姓台灣」的第一手觀察報導。走出島嶼,國與國之間「紛分和合」的複雜糾葛,更讓我們體認到人與土地依存關係。透過經典攝影展,帶領我們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紀綠‧世界的經典。

  在食品安全不時亮起紅燈的現代社會,《經典》費時近二年發掘各種食材的來龍去脈,包括蔬菜硝酸鹽含量、餵農藥生下的雞蛋、讓人慢性中毒的進口中草藥材,其中國人食用過多的基改黃豆,更是引人關注。作者展開密集的訪談與調查,由進口商追到加工業者,《台灣綠食堂》報導引發廣泛的迴響,每篇都點出消費者應該知道,在購買食材前最好能具備的訊息,搭配出色的攝影,把食堂當學堂,重新認識我們的食物從哪來。

  若說食物是上天的恩賜,土地則是生活的憑藉。《咱ㄟ社區》經典以圖文並茂的手法介紹十四個真實社區案例。涵蓋的範圍從首善之區北市區的北投和南機場社區,遠到東部花蓮的富源社區和台東縣卑南的達魯瑪克部落,攝影記者不辭辛苦,上山下海,拍照的過程不注意掉進埤塘裡,卻能採訪到如此深入精闢。這些對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都會住宅社區、鄉村社區和原住民社區,透過宗教信仰與地方社區經營的關係,彼此溝通和互動,照顧土地。

  但是環境的演化,卻也造成了生態的改變。《我們姓台灣》中,經典提供極為珍貴的照片、第一手的觀察紀錄,探訪真正的「台灣原住民」台灣特有種,亙古以來在此地生存、演化以及隨著國際運輸潛入及商人引進極富侵略性的外來物種。每篇報導的人物主角,都是熱愛自然且浸淫其中無法自拔的人士,包括研究者、攝影家、作家、生態觀察者等等,其中有許多人甚至為此奉獻出全副精力與時間,可謂「台灣特有種人類」,尋訪台灣特有種生物及外來種的故事。透過這些人的眼睛看出去,將驚見一個絕色的台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

  然而生態的外來入侵,卻也透露出國與國之間的結構衝突。外交部長林永樂表示,中華民國因特殊的地理、歷史因素及經貿實力,在東南亞地區具有重要國際戰略位置。面對今日全球化浪潮及資訊無國界時代來臨,應以國際宏觀視野,廣泛且即時解讀全球最新局勢。《經典》雜誌長期以來關注國內外重要時事,《紛分和合》費時一年多的時間,越語言障礙與文化隔閡,深入遠方國度,內容廣及亞、歐、非洲等地區,包含前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馬來西亞聯邦的東馬、西馬等國家歷經「合」與「分」的過程,詳細報導歷史脈絡、結構衝突以及最新的政經變化。其中身為經典也是旅歐國際攝影師張雍在紛分和合的攝影作品中,影像中的故事張力感染,即使我們並不確切地知道影中人物經歷事物的具體細節,依然能感受到那些發生在另一個地方、另一種生活的心理情境。

  經典雜誌撰述張子午在紛分和合專題表示,自身於第一線的跨國採訪現場中,體認到國與國之間二分或模糊不輕的邊界無比遙遠,彷彿跟我們一輩子都不可能發生關聯的地區,竟每每為其人事遞嬗與歷史糾結低迴不已。像是踏上科索沃的土地,親眼見到一片混亂中的強烈活力,正與隔鄰的塞爾維亞形成強烈對比,經過紛紛擾擾的衝突與內戰,該為誰失落?該為誰歡欣呢?在複雜的巴爾幹半島,這恐怕是外人永遠答不出的問題。

  《紀錄‧世界的經典》攝影展囊括「台灣綠食堂、我們姓台灣、咱ㄟ社區、紛分和合」四大主題,擷取《經典》關懷土地、綜觀世界等系列報導,製作成大型影像輸出,於826日起至926止,每日上午08:0017:00在台北新店慈濟醫院展出,提供眾多熱愛人文與藝術的朋友分享《經典》。

0 意見:

張貼留言

<< >>